認識非瘟
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感染家豬和各種野豬引起的一種急性、出血性、烈性傳染病。
感染非洲豬瘟后以高熱、皮膚發紺及淋巴結和內臟器官出血為特征。還有呼吸困難,眼、鼻有漿液性或粘液性膿性分泌物,部分豬咳嗽等癥狀。非洲豬瘟的臨床癥狀同豬瘟癥狀相似,該病通過臨床癥狀和病理解剖很難確診,只能依靠實驗室檢測確診。
非洲豬瘟6種傳播途徑
非洲豬瘟傳播途徑主要有兩種:一是,接觸性傳播;二是,帶毒蜱蟲、運輸工具、人、衣物等傳播,有以下6種播途徑:
1)引種:引種存在風險,因非洲豬瘟有潛伏期(1-30天),若豬場在引種時引入處于潛伏期的豬,就會將非洲豬瘟帶入。
建議:非洲豬瘟未控制住前,盡量減少或不引種,即使引種豬場不存在非瘟,但拉豬的車、拉豬過程中都有被感染的可能。
如確須引種必須有效隔離30天后進場。
2)禁用豬源飼料: 主要有血漿蛋白粉和肉骨粉等,研究發現非洲豬瘟病毒在低溫暗室條件下血液中的病毒可存活6年之久,而室溫條件下可存活數周,雖然豬源性飼料加工時非洲豬瘟病毒肯定會被殺死。
但原料很可能在進廠、生產或出廠時被非洲豬瘟病毒污染,當豬食這些飼料時就有概率接觸活的非洲豬瘟病毒而發病。
3)禁用肉制品:包括生豬肉,臘肉、臘腸等豬肉深加工制品。若豬場人員將被非洲豬瘟病毒污染的豬肉制品帶入豬場內,健康生豬就會感染。
4)禁用泔水、餐余垃圾:最初的非洲豬瘟有一半的豬場屬泔水豬養殖場,可見泔水養殖是導致非洲豬瘟難以控制的一個原因之一。
5)外來人員,污染的車輛:拉豬車輛以及外來訪客都有可能將非洲豬瘟病毒攜帶進入豬場內。
6)被污染的飼料、獸藥、器械工具等:被污染的飼料車、非瘟病毒污染的獸藥、器械工具等都有可能將瘟病帶進入場內。